2.政府积极扶持下的中国优势
政府在游戏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比照韩国和日本经验,政府对游戏产业进行大力扶持,绝对是这个产业得以快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最重要、最关键产业的原因。然而可惜的是,自游戏业被引入中国之后,中国政府一度打压和限制游戏业的发展。在2000年6月,文化部等7部委执行了《关于电子游戏场所管理的通知》,其第四部分就明确规定,除了来料加工以供出口的游戏机生产外,凡是面向国内的游戏机零配件的生产经营销售和进口活动一律停止。诸如此类釜底抽薪的禁令,一度使中国市面上的所有街机都变成了盗版或水货。
幸好,由于经济的发展,社会观念的变化,尤其是网络游戏的迅猛发展,促使国家的游戏产业的限制和打压政策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国家也已开始在政策上,向游戏产业倾斜。
2003年,国家有关部门已首次将网络游戏的开发纳入了"863计划",网络游戏开始得到政府认可。信息产业部也宣布,把网络游戏列为信息产业发展基金19个重点招商项目之一。自此,中国网络游戏长期以来没有合法的行业身份,没有顶头上司直接管理,没有管理制度来规范的"三无"地位,遽然而变。这一年10月23日,中国文化部网络文化处处长柳士发在首届中国国际网络文化博览会上表示,中国政府将大力扶持本土游戏,目前正在考虑将网络游戏纳入高科技产业范畴,使其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并将逐步加大对网络游戏的科研投入。而在这一次由中国文化部主办的博览会上,网络游戏也俨然成了主角。
自2003年政策风向忽然转变之后,2004年的中国游戏产业异常活跃。由于发展迅猛,国家原有的游戏产业政策已经有些不适应。于是,2005年国家政策发生了一些重大的调整和变化。中央在下达的文件中明确指出,"要扶持和发展弘扬民族文化,反映时代特点,和有益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游戏软件"。这就为中国游戏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具体措施上,国家花大力气整顿了对于影响游戏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基础---网吧;在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方面,也颇有成效;在保证网络信息安全和净化网上文化信息方面,也花了大力气进行整顿和清理;另外,还成立了公安和电子产业游戏发展的小组,制定和完善有关措施,以促进民族动漫和游戏产业的发展。直接惠及中国游戏产业的一个最重要的措施就是:国家对进口网络游戏开始实施内容审查制度。这个限制国外进口游戏的动作对于中国游戏产业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保护措施,给中国游戏产业的发展大大减轻了市场压力。
在2003~2005年国家各项政策和有力措施的推动和配合之下,中国本土游戏产业已经在向占有大部分中国市场份额的韩国游戏发起挑战。网易开发的《大话西游》、盛大的《传奇世界》、金山的《剑侠情缘网络版》等,不仅有力影响了中国国产游戏的大踏步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使韩国游戏不那么威风八面,肆意圈钱了。另外,除了国内网游行业中起步较早、规模较大的公司已先行一步之外,一些中小型企业的游戏商也开始自主研发中国游戏产品,配合这些大部队的作战。
国家政策的深刻变化,已经惠及中国游戏产业。我们相信,将来国家政策还会因时而动,适时反应,为中国游戏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3.本土化的中国策略
无需多说,实施本土化的发展策略,是中国游戏产业发展远景得以实现的一个有力法宝。
也许我们没有更多的关于资本主义国家市场营销的高头讲章和丰富理论,可以高瞻远瞩地放眼世界,但是我们拥有中国现实的商品经济发展近30年的经验积累,完全可以掌握中国游戏市场的主动权;也许我们没有更多关于世界潮流的创意,无法制造"韩流"一般风靡世界的冲动与激情,但是我们拥有关于汉文化熏陶下的中国人心理的深刻洞察,完全可以掀起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归属与心理关怀;也许我们还没有雄厚的资本和完备的技术,可以打造出无以伦比的超级巨制,并推广到世界任何一个角落,但是我们拥有13亿中国人民理解、支持和盼望,完全可以制作出中国人民真正需要的具有中国文化意蕴的一流制作,并在同文同种的文化认同下,同声相应、同气相求,造成占领中国广大市场的既成事实。
是的,很早以前,我们就意识到了本土化的重要作用,但是,在本土化的具体策略上,我们却走了一段不算太短的弯路,甚至到目前为止,这条弯路还没有完全矫正过来。几年前,国内的厂商只是在简单克隆的基础上,做出所谓的"本土游戏",其实际目的就是为了挣到"第一桶金"。但是,他们真的挣了钱了么?几乎所有的带着中国面目的"克隆游戏"都遭到了市场惨败。到了2004-2005年度,大家似乎都醒悟过来了,但是,随后开发的中国游戏,仍然多多少少带有外国游戏的影子。简言之,我们执行了一条正确的本土化策略,但在具体执行与操作上,却失之偏颇。
无论是创新之前的学习也好,是缺少创意的跟风也好,中国游戏商必须走出偏颇小道,另外找一条真正适合自己走的本土化的光明大道。如果把商场竞争比喻成一场没有销烟战争,那么,我们完全可以活学活用一个伟人的对于战争的指导:"战争艺术的最高阶段,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不错,我们为什么非得运用水土不服、削足适履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作为与国外对手进行竞争的理论武器呢?我们为什么非得完全照搬国外游戏的作战模式、创意风格、场景设置,而不能创造性地发挥中国式的想像力,创造出一种从内到外完全不同于国外游戏的"中国式游戏"呢?再来看看中国广告业的竞争,就会发现,中国游戏商在这一方面的"道行"显然还太浅。任何广告学的理论和经济学理论都不能解释,一个"送礼就送脑白金"的创意,人见人厌,可是为什么竟赢得了如此广大的中国市场?原因非常简单,因为中国老百姓的心理习惯不是认广告,而是认"送礼"。可见,既便到了现代商品社会,西方经济学、广告营销学中的理论,也不可能原原本本照搬到中国;西方美学、心理学中适用于市场经济理论的部分,也不可能完全适用于中国。因此,以西方文化为背景产生的国外游戏,也不可能真正地征服中国游戏迷!欧美韩日游戏之所以在中国大行其道,其原因并不在于他们的游戏真的有多么地好,而是因为我们中国缺少真正具有本土文化内涵的中国经典游戏巨作!